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系列“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工坊在生命科技学院二楼报告厅举办。学校主题教育第四指导组组长、副校长李晓延和全区各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从事课程思政的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80余人参加学习。活动由教务处处长李献智主持。

活动现场

副校长李晓延讲话

李晓延副校长为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共青团山东省委讲师团成员吴现波颁发聘书

李晓延副校长为超星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工作委员会委员钱会博颁发聘书



专家分享经验


学员互动交流

教材巡展
本次工坊由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共青团山东省委讲师团成员吴现波全程指导,邀请了超星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工作委员会委员钱会博,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朱惠华,山东省首届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滨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季晓飞,分享课程思政建设心得、展示获奖教学设计。整个工坊内容全面丰富,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涵盖了如何构建课程思政总体设计,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如何设计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如何打造课程思政特色创新,如何撰写教学设计样例,如何讲好课程思政展示课等多个模块,为老师们献上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盛宴。
李晓延在讲话中强调,要把课程思政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要载体,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认真统筹谋划、深入组织学习,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就做好新时期课程思政建设她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认识“三个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课程思政建设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二是要做好“三个融入”。将课程思政融入教材、课程、专业建设当中。三是要做到“三个提升”。加强引导,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加强交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希望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提高站位,强化学习,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参加完课程思政工坊培训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期课程思政工坊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设置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选读指引等多个模块,系统化项目化的工坊式学习形式新颖生动,使我们深受启发,更加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实践路径。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深切体会到不深入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讲不好课程思政,更培养不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本期课程思政工坊作为学校自治区级职业院校专业类课程教材研究基地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步开展了2023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巡展。李晓延副校长为吴现波、钱会博两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学校自治区级教材研究基地的高水平教材研究开发智库再添新力量。本期课程思政工坊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自治区教材研究开发及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影响力,有效推动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文/图:田宁/李海军 编辑:高峰